七十五载春秋波澜壮阔,泰汶大地旧貌换新颜 力耕不辍 岁物丰成

2024-10-14 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浏览量: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七十五载春秋波澜壮阔,泰汶大地旧貌换新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一代又一代的泰安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始终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耕耘收获,发出了登高望远、奋力争先的时代强音。多年来,泰安紧扣改革时代“关键词”,始终向着最难之处攻坚,以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为主引擎,不断加快完善新旧动能转换、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等多项改革部署,让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泰汶大地一笔笔绘就。

●75年追赶跨越,泰安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历史不仅是过去的故事,更是贯穿现在和未来的指南。从贫穷落后到高质量发展,泰安通过不断完善上层建筑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激发社会生产力和发展活力,逐步摆脱了对煤炭等资源的依赖,摆脱了对房地产的依赖,也摆脱了对泰山门票收入的依赖,以愈发强烈的改革精神勇闯高质量发展新路——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之路。

回望来时路,泰安的工业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零星小火柴厂、面粉厂、铁业社以及榨油、造纸等个体手工作坊,到以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为主,多数为初级产品,处于价值链最低端的工厂,再到现如今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通过技术创新、分工协作、产业链组织的新型工业化建设场景,走过了大烟大火,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老路,走进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里”。

早在1980年5月18日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中,便出现了宁阳化工厂生产的优质氟化钠的身影。如今,作为2024年全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园区的宁阳化工园区,园区化工企业数量达35家,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8家。宁阳化工园区持续向绿色低碳发展问路,在实现环保设施升级改造的基础上,持续加快园区内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企业创新提质,找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走上了一条传统化工产业园的绿色蝶变之路,不断推动产业向下游精细化、产品高端化和应用协同化的目标迈进。

75年来,泰安工业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依托本土优势赛道和新兴产业,大批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落户并快速发展,逐步构建起具有泰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也推动经济总量实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GDP总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微小规模,到如今突破3000亿元,经济实力大幅提升。1949年,泰安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亿元,经过历年建设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壮大,1993年超过百亿元,2003年突破500亿元,2008年超过1000亿元,2015、2022年连跨两个千亿台阶。2023年,泰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3.9亿元,是1949年的3323.9倍;人均GDP达到61841元,是1949年的1627.4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2亿元,是1949年的6180.9倍。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泰安聚焦聚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全市重点工作任务相继进行顶层设计,以清晰的思路和举措,靶向用力、持续发力,持续推动产业协同、数字赋能、能源革命、金融助力、技改升级、物流增效,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以工业的高水平运行带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泰安经济迈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目前,泰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连续24个月保持8.7%以上增长,工业技改投资增幅连续2年位居全省前三,工业地方税收由2021年的50.5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62.3亿元,增加11.8亿元,占财政收入比重由21.9%提高到26%,两年增加4.1个百分点,工业的“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

●75年奋楫扬帆,厚重历史与现代文旅交相辉映

文化旅游是泰安的特色、优势、潜力所在。作为国内的顶流IP,古往今来,泰山吸引了无数人前往游览,1978年以后,以泰山为中心的旅游业更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8年,泰山景区接待游客562.1万人次,5年后的2023年,泰山景区累计接待进山游客861.97万人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泰山的人气堪称绝对顶流,时下陪爬泰山成为驻泰高校学生的热门兼职。如何用好泰山流量,带动全市文旅高质量发展呢?近年来,泰安市委、市政府将文旅融合作为6项重点任务之一全力推进,确定了“串珠成链、山城联动、全域融合、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以清晰的思路、有力的举措、饱满的热情做大“泰山+”文章,以通达串联的思路持续把泰山的流量导向全域,塑造出山城相融、和谐共生的新格局,不仅让古老泰山焕发蓬勃生机,也让全球游客发现了不一样的泰安、爱上了不一样的泰安。从不断井喷的数据来看,“泰山火”带动“泰安火”的局面正在形成,“大泰山”“大文旅”时代加速到来。

近年来,泰安市以“二次创业、再创辉煌”的坚定决心推进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宽的视野抓好文旅协同发展,深挖资源潜力,努力塑造新优势,打破原有景区“画地为牢”“各自为战”的瓶颈制约,以泰山为中心辐射带动市内其他景区景点协同发展,推动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变、泰山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城市流量向发展增量转变、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文旅产业链、价值链得以全面拓展延伸提升,县域游、近郊游、乡村游纷纷展现出极大活力。据携程大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在泰停留2天至3天游客占比达到69.4%,高于全省21.2个百分点。

站在新的起点上,泰安统筹市内和省内、省外景区,探索“岱青海蓝”等精品路线,发展打卡游、体验游、自驾游、高端商务游等业态,不断丰富拓展“泰山+X”系列产品,同时,还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加快补齐短板,推动各要素互联互通、统筹发展。高端私人定制旅游自2024年“五一”上线开通“一部车、一导游、一司机”全程绿色通道以来,已接待游客1500多批、3万余人。泰山周边东平水浒影视城、太阳部落、东平滨湖国家湿地公园、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泰安天鹅湖景区等景区实时游客指数较平日增加超过100%,流量外溢成效显现。

如今的泰安,景区协同、设施协同、文化协同,文旅和乡村振兴相互赋能,在这里,不但可以登高望远,领略泰山高而可攀、雄而可亲的独特品质,还可以穿越千年,品味大汶口先民创造的古老文化;畅游东平湖,感受八百里水泊的豪迈激荡;行走汶阳田,看尽沃野千里、风吹麦浪的繁茂景象,也可以游全域、全域游,欣赏新业态与传统旅游业态合奏的美丽交响。

●75年春华秋实,泰安万家灯火璀璨

从老旧城墙到古韵悠长,从低矮棚户到诗意故乡,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土路到直通家门口、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再从“依山而建”到如今“依山傍水”,走过75个春秋,历经时光变迁,泰安的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日新月异,各项民生实事有传承、有创新、有发展,泰安的为民初心始终如一、亘古不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泰安一步步冲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僵硬模式,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要求的城市建设新思路、新机制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实践,形成了适合泰安市情发展的新路子,相继建成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经历了从单一到系统、从零散到集中、从粗放到精细和从片面追求效益到综合考虑环境、效率、节能等的一系列发展历程,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城市发展体系,一座座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的道路和桥梁横跨其间,记录着时代的波澜壮阔,镌刻着泰安人民百折不挠、奋进求索的坚韧精神,也承载了大家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内外兼修的泰安,一手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一手统筹推进城市更新美化等重点工作,谋划老旧小区宜居改造、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等更新工作,同时,还从制度优化、资源挖掘、保护监管、活化利用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挖掘和展现泰安历史文化名城价值特色。2024年,省住建厅下发《关于授予济南市等市、县(市、区)“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的通报》,泰安因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成效显著,被授予“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多年来,泰安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步伐。一项项亮点工作的涌现,助推泰安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不断向前:启动实施汶阳田“泰山粮仓”建设,深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等“七大行动”;全市“减垄增地”推广规模达到8万公顷、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2.4万公顷;计划总投资10亿元、占地227公顷的泰山九丰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于9月3日开工,推动“泰山番茄”种苗示范种植推广向规模化、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方向加速迈进……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美丽泰安更加宜居,人民生活日渐富足。75年来,泰安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泰安始终围绕最现实、最紧迫、最突出的民生问题,持续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增加民生投入,深化民生改革,回应民生关切,不断加快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脚步,书写着温暖人心的幸福答卷。

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徐徐绘就,一曲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正接力谱写。回首过往,那是属于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和奋斗历程;展望未来,更加光明美好的蓝图正徐徐展开,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登高望远、奋力争先,敢于担当、多作贡献,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