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落历史
(一)建村历史
村庄历史:
柳村位于山东省东平县老湖镇境内,位于老湖镇东部,距离镇政府驻地约6公里。明永乐年间,燕王扫北,梁氏在此地建村,因有株柳树,枝繁叶茂绿荫覆地,故名柳村。该村东距泰山80公里,南离曲阜100公里,西望黄河40公里,与县城相距25公里,省道250公路纵贯南北、省道255公路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交通与运输条件十分有利。柳村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年均气温13.6度,年均降南量610.4毫米,土质肥沃,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已探明的有铁储量生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现柳村有1个自然村,120户,529人,。村庄民居错落有致,村内已全部实现了路面硬化,村内绿化率达35%。道路干净,道路两侧是村民整齐的菜园和花池。村内有清末民居 20处,多为黄石结构,并配有拱形门窗,反应了当时民居特点,极具地域特色。坐落在村中心的柳村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圣母堂,最早建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由德国神父卢玉台于1933年组织重新修缮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居民为汉族,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村庄西侧为铁矿石采矿区。
柳村的传统历史建筑形式多样。主要类型为“石头房”。房屋顶用传承已久的带有一定坡度的石灰平顶,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当现代化的浪潮铺天盖地袭来的时候,石头房,这种最具原生形态的传统民居,正逐渐开始成为文化的标本。
由于基地较为宽阔,村落中房屋密度较小,院落开阔,但街道较窄。院落有三合院、四合院、正厢院等样式。每户农舍多为一进三合院或四合院布局, 三合院由北侧的正房、东西两侧的厢房和南侧的院墙组成。四合院其他部分和三合院相同,只是改院墙为倒座(倒房)。
柳村传统民居现存约53座,大部分传统建筑已有50多年的历史。部分传统民居由于屋顶损坏而改成水泥屋顶,部分损坏严重的建筑遭到废弃。
柳村外部空间环境优美,景观层次丰富。柳村处于平原地带,村内有小溪流过。村庄临水而居,可谓古朴优雅,幽静清秀。
村庄东部整体格局保存完好,建筑错落有致,使得村庄与自然环境融为 一体。柳村的传统村落区域主要分布在村庄东侧,以东西、南北向各一条主要 道路为骨架,向各个方向衍伸出支路,形成蛛网状的道路系统。
柳村历史悠久、景色秀丽,村庄处于丘陵阳面,村庄内部有河流流过, 临水而居,灵秀宜人。村庄周边有肥沃的农田,田园风光优美,足显先民选取柳村作为安居之所之智慧。
明朝中期,梁氏在此定居,奠定了村庄的雏形,柳村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发展与演进,才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村落格局。随着柳村居民生息繁衍,人数扩大,村庄的规模不断扩大, 街巷格局也有进一步发展,在原有主街的基础上将其强化,同时生长出巷道和入户小道。后期村庄逐步往北、西扩建,民居基本沿用了传统民居建筑模式,街巷格局及建筑布局没有较大改变,基本保留了传统村落的布局特征。但是主要道路走向更加规整。上世纪80年代之后,村庄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继续扩展,并呈现处沿路发展的态势。
建制沿革:
1984年柳村大队改为柳村村民委员会
(二)主要历史人物
孙奭(公元962-公元1033),字宗古,宋博州博平(今山东茬平西)人,后旅居郓州須城(今山东东平)。端拱二年(公元989)“九经“及第。历任大理寺评事,国子监直讲,龙图阁待制,翰林侍讲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谥宣。著有《经典微言》,《孟子音义》、《孟子政疏》等。此墓原神道碑、墓葬,墓前石人,石虎、石羊、石马俱全,后被毁于“文革”中,现存石虎两只。孙奭墓位于老湖镇柳村西250米处。此处山青水美,风景秀丽
(三)重要历史事件
天主教信仰在柳村地区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至今已不间断的传承了一百多年,天主教作为外来宗教信仰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柳村教堂更是该时期历史活的见证。柳村村民对天主教的信仰广泛,很多家庭已经传承了五代人。1938年,日本侵略者入侵柳村时,村民均在天主教堂内避难,由于该教堂属于德国,故该村村民均未受到侵犯。也因为此,进一步巩固了村民和教民之间的关系。
一、环境格局
(一)村落选址
柳村位于东平县老湖镇东侧,地理坐标为北纬36°00’36”—36°02’33”,东经116°40’37”—116°42’43”,整个地形基本为平原。村子北面、东面、西面基本为丘陵,南面临河。
柳村地势较低,柳村外部空间环境优美,景观层次丰富。柳村处于平原地带,村内有小溪流过。村庄临水而居,可谓古朴优雅,幽静清秀。
村庄东部整体格局保存完好,建筑错落有致,使得村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柳村的传统村落区域主要分布在村庄东侧,以东西、南北向各一条主要道路为骨架,向各个方向衍伸出支路,形成蛛网状的道路系统。
由村庄东西走向道路构成交通轴线和村庄南北道路走向的生活轴线。村庄公共服务中心和圣母堂为中心的人文景观中心。增加文化活动室等相关公共设施。在村庄东部的圣母堂周围加大整治力度,打人文景观中心。传统风貌居住区是核心区域,承载着大量重要的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集中体现。所以要保留该片区的完整性、原真性,将柳村作为活着的文物予以展示和开发利用。代建筑形式的民居所构成的区域,位于村庄西部。并配有大量公共服务设施。由于现状产业布局距离传统村落核心保护区较远,且有省道250 分隔,村落正南侧工业区有农田相隔,并且对村庄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 响,因此保留现有工业区。发展矿区釆空区地下探险游。
省道250西侧为果林种植区和村庄建设用地南北两侧发展生态农业种植区,结合传统建筑分布发展釆摘和农家乐,提高游客的参与度。
(一)村落格局
一、风景古迹
坐落在村中心的柳村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圣母堂,最早建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由德国神父卢玉台于1933年组织重新修缮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柳村教堂墙体为方形石材制成,白灰色的外墙显得庄重、古朴、神秘,有浓浓的宗教气息。屋顶塔楼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现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补修。教堂两侧均为典型的哥特式圆拱窗口,并配有五色玻璃,在日出时,东端圣坛处霞光灿烂;日落时,西面入口处则是光彩四溢、满目生辉。而已经信仰天主教四到五代的教民则在这处安静、整洁的教堂做弥撒和早晚课。
(一)历史环境要素
(一)
一、民俗文化
(一)非遗项目
天主教信仰在柳村地区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至今已不间断的传承了一百多年,天主教作为外来宗教信仰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柳村教堂更是该时期历史活的见证。柳村的天主教信仰是我国农村宗教信仰的一个缩影。柳村村民对天主教的信仰广泛,很多家庭已经传承了五代人。据不完全统计现有信教群众100余人,而每逢天主教重要节日,周边地区的教友也会来柳村教堂做弥撒或早晚课。
据天主教徒赵立旺老人回忆:1938年,日本侵略者入侵柳村时,村民均在天主教堂内避难,由于该教堂属于德国,故该村村民均未受到侵犯。也因为此,进一步巩固了村民和教民之间的关系。由于受天主教教义的影响,教徒大都淳朴、真诚、善良,很多教徒已经80多岁的高龄,仍然坚持每天的早晚课
五、美食文化
特色物产
物产资源丰富,盛产油桃、油杏、大枣等特色物产,是典型的林果专业村。
一、入村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