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沿革
徐家楼在明朝初年(1368年)建村, 公社化时,称“祝阳公社徐家楼大队”;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改为“祝阳办事处徐家楼村民委员会”;1985年5月属郊区祝阳乡,2000年4月郊区更名,称“岱岳区祝阳镇徐家楼”。
村名由来
据传,明朝初年(1368年)建村,因村中徐姓多,并建有三座大楼,所以起名为“徐家楼”。
自然地理
徐家楼位于祝阳镇政府东北2千米处,盘龙山脚下。北邻秋里村,南邻谢官村,西邻陈良村,东邻保全村。面积0.70平方千米,总户数286户 ,总人口830人。徐家楼村以徐姓为多。耕地面积 约0.59平方千米。徐家楼村以平原为主,水源较为丰富。以粮食种植业和苗木种植业为主。
历史遗迹
在泰山东麓的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的盘龙山下,有一个徐家楼村,北临白沙河,风景秀丽,村里至今矗立着两座古楼。建筑总体为清代建筑风格,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是清代冤案《徐文诰打官司》中大财主徐文镐的豪宅。2012年,经国家文物局审核徐家楼古建筑群被确定为泰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如今,其中一座楼已经闲置,另一座仍然居住着徐文诰的后人。这两座有着近300年历史的清代古楼,至今仍坚固结实,气派不减当年,目前房子由徐文诰的后人徐梅田及其家人居住,从小在这座房子里出生、长大,徐梅田对这老房子有着很深的感情。当被询问在古楼生活有什么感受时,徐梅田和家人一致表示:“房子虽老,但冬暖夏凉,很舒服!”,墙厚约0.80米,里外分两层,外层是砖,内层是坯,据说这种构造是“里生外熟”,故能夏季拒热,冬季保暖,宜人居住。
进得门来,可以看到楼共两层,一层是主人做生活起居会客之用,西侧还有一配房,面积不大,仅容一张床和日用摆设杂件,看起来和一般房屋无异。上到二楼。二楼楼板亦为木制,也许是年代久远的缘故,走在上面发出“咚咚咚”的闷响。地板的颜色已经老化,斑驳得看不到一丝原先的色彩。(北墙一侧供奉着神龛,先人画像、牌位等。)南侧三个拱形的窗户,木头窗扇古老而陈旧,饱浸着岁月的痕迹。从东墙窗口探头向外望去,便可见到另一座现已闲置的“徐家楼”,两楼默然相对,令人倍感时光之悠然。
物产实业
徐家楼村以平原为主,水源较为丰富。以粮食种植业和苗木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种植杨树苗等为主。一进徐家楼村,挺拔的杨树苗、俊秀的白玉兰、妖娆的海棠,成片成片的银杏、白腊、樱花、油松等数十种风格迥异的佳木名翠汇聚于此。苗木种植专业村已成为该村的代号,在这里,到处是望不尽的满眼绿色,闻不尽的各色花香,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据介绍,徐家楼村在发展苗木产业以前,村民们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然而,村中一部分沙质土地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一直闲置。近年来,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大力发展以苗木种植为主的村庄经济,引导村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在带动农民致富的同时,绿化美化了村域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徐家楼村逐渐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种植格局,除了小规格灌木,还种植白蜡、樱花等树型好、树种名贵的中高档大规格品种,苗木生产不断向高档化、系列化方向发展,有效满足了各类绿化市场的需要。时至今日,徐家楼村已然由传统种粮村转型为苗木种植专业村,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运作企业化、经营集约化,成为该村苗木产业升级的标志。
“自从发展苗木产业后,村民增加了收入,村中的环境也变美了,到处绿树成荫、芳草遍地,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独特景观,让人赏心悦目。”村民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徐家楼村的村办工业也起步较早,这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
传说掌故
在泰山东麓的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的盘龙山下,有一个徐家楼村,北临白沙河,风景秀丽,关于徐家楼的故事很多,传遍大江南北,自清代就被戏曲界编成《盘龙山》、《白沙河》两戏在各地上演。据泰安县志记载,徐氏一族发家致富始于徐文诰曾祖父徐俊,即清初顺治末年。徐俊为人忠厚善良,持家勤劳节俭,每日起早贪黑开荒种田,农闲便赶集做生意,十几年后,徐家变成了邻近的富户。历三代,徐文诰为鼎盛时期,土地拥有千顷,北至瓦屋,芹村一带山坡,西到山口、柳杭的良田,南联高北高价,东临瀛汶河。徐文诰很注重农桑并举,在各地经营着商店、当铺、钱庄、药房,并建宅院前三后四七处三座大楼。楼、榭、台、庭房、配房,前后大门一应俱全,仅纹银就装满一所楼,堪称泰莱豪门巨富。
清嘉庆十五年(1811),徐文诰之妹徐文香出嫁,为购置上等的嫁妆,徐家派人跑遍了山东各州县。因需两张豪华藤床,徐文诰之母徐张氏亲自出马,率领奴仆婢女一批人去古都开封验货。购好藤床,徐张氏又出高价雇佣镖局高手护送,一路上奢侈铺张,浩浩荡荡,颇引人注目。河南大盗王大壮、王三壮纠集同伙14人,尾随送床人至徐家楼,隐蔽徐家院宅周围,伺机下手。他们杀死了护楼拳师,闯入楼内抢劫钱物,仓皇逃逸。县官畏盗如虎,却诬陷和勒索富户徐家楼监生徐文诰,徐文诰只好买通佃户霍大友冒名顶替。一群糊涂官,下到知县,上至巡抚,围绕这件案子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搞得案情真假难辨,越审越糊涂。最后嘉庆皇帝龙颜震怒,派钦差大臣复查,此案才得以大白天下,此案被誉为清朝八大奇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