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岱岳区 祝阳东大官村

村落介绍

村庄沿革

原名大官庄,规模较大,便于管理,为东西两个行政村,因在大官庄东面,故名东大官庄。公社化时,称“祝阳公社东大官大队”;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改为“祝阳办事处东大官村民委员会”;1985年5月属郊区祝阳乡,2000年4月郊区更名,称“岱岳区祝阳镇东大官村”。

村名由来

据传,宋代人晁姓立村,当时称为“晁家官庄”,因晁氏无后,邻近几个官庄合为一村,称“大官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为两个行政村:东大官、西大官。原名大官庄,规模较大,便于管理,为东西两个行政村,因在大官庄东面,故名东大官大队。

自然地理

东大官村位于祝阳镇政府东3.4千米,北邻保全村,南邻330公路,西邻西大官,东邻徐家汶,耕地面积0.66千米,户数450户,1241人,村民以张姓、李姓、谢姓为主。

东大官村以平原为主,以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主要作物和产物大蒜、小麦、玉米。

东大官村水资源较为丰富,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水源保证。

历史遗迹

大官村泰山行宫

位于祝阳镇东大官村东南。俗称娘娘庙,据泰山五老考证,建于元朝,后经明朝年间重修,清朝年间多次重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初期破四旧遭到破坏,“文革”时,只剩大殿。占地大约257平方米,分南北两庙、戏楼三部分组成,北庙两侧有龙头碑两座,大约有7米左右,进庙台阶5层,门楼有鹰神、虎神、彩壁画墙,十分壮观。

北庙中央店有“碧霞元君”、“泰山奶奶”、左有“眼光奶奶”、右有“送子娘娘”、下有站班神像,神像上悬有三扁,中扁“泰山行宫”四个大字。

东西两廊房奉十殿阎罗,壁画为七十二司。

南庙:台阶五层,门为八字形,进庙有青龙白虎,东为蚕姑、右为路神,进大殿正尊是观音菩萨,右为普贤菩萨,左为文书菩萨,还有杨二郎两边站班神像各异。向后走有白衣奶奶,为人间撒药看病。两郎房有车王、月老、五当、财神、文昌、药王神像各异。自古以来每年的四月初八都有庙会,自明朝建庙至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代末从未间断过。

每年四月八庙会,方圆四、五十里路大、小商贩都来赶会。场景十分繁华,说书唱戏,叫卖叫买,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善男信女成帮结队来赶庙会,纸麻香克,焚烧祈祷两庙香烟缭绕,香火十分兴旺。

在两庙之西为戏楼,其造型仅次于姚庄戏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泥塑被毁,庙宇改造,仅存遗址。2007年大官庄富裕起来的张振坤出资重建了此庙,使它又焕发出了昔日的生机。

兹将《重修祝阳泰山行宫碑记》碑文抄录于下:

惟吾禹域,自勃澥以西,大江以北,无不崇奉一圣母神灵。其神尊之曰“碧霞元君”,其居则在于东岳泰岱。予尝考神之由起,盖源于两汉之名山玉女信仰,至宋东封,先立龛像,再构崇祠,奉祀渐兴于民间。及明洪永之世,遂有碧霞之号成弘之,下渐多行宫之置神威灵迹,直于南国妈祖分庭而相伉,猗欤盛矣!祝阳地属泰岱,毗接祖庭,风气得先,行祠尤繁。祝阳之宫其一也。是宫之肇始,虽不可稽考,而庭有明嘉靖壬子残碑,已备书重葺之役,知由来尚也矣。其后清之康乾咸光诸朝代有兴工规制甚备,庙分南北二区,北庭主祀元君,廊庑配享以阴府十殿。南庙则附祀以菩萨观音。像设森然,庙制崇丽,为泰东行宫之首。每值岁首及清和之候,乡人皆集,为报赛之会。香灯供烛,肩摩足骈,称盛事也。

近世沧海扬尘,宫宇道场率付劫灰,斯宫亦门庑倾頽,道众流散,幸主殿犹存,作鲁之灵光。今圣代欣逢神光重辉,其乡有善士张君名振坤,慨然兴怀,输助钜资复兴故宫,四方信众共襄盛举,鸠工庀材,克日始经,半载而就。凡南北庙庭及大殿廊庑山门像设等皆次第重建。榱(cui)题增丽,栋宇一新,岂独复其成规且视昔而有加焉。是虽天时相和,人神共嫉,成此大工,亦张君中心一诚,感格之所致也!

己亥暮秋予恭谒庙庭,乡人具为道庙工始末钦感无已。爰为操觚,勒诸贞石,谨以志宫瞄之兴革兼以彰张君之善迹云。

公元2007年岁次己亥十月立(泰山学者周郢撰写)

物产实业

东大官村水资源较为丰富,村主导产业是粮食种植和植桑养蚕。主要作物有大蒜、小麦、玉米。

东大官村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种植生姜、大蒜的历史也比较悠久。     

近年来,东大官村从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着眼,从提升姜蒜产业发展水平的高度出发,把关键技术引进创新和标准化生产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土地流转,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着力构建现代化外向型姜蒜生产结构体系。姜蒜种植农户成立了多个姜、蒜专业化合作社,探索建立一套完善的种子研发、种植、管理、销售新模式。同时在东大官村建立了冷藏厂和冷库,大力发展以姜蒜加工储藏为重点的精深加工企业。总之,目前东大官村已经形成了产、供、销、深加工、配套服务等一条完整的姜蒜产业链。这些都为加快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筑起了新平台。

传说掌故

据传很久以前,生活在这儿的人们,勤劳善良、乐善好施、民风淳朴,加之风调雨顺,村子里的人们过着男耕女织、安宁祥和的日子。

然而,有一年,该村和周边地区大旱,庄稼基本旱死,原本肥沃的土地干裂出一道道沟壑。人们往年储备的粮食基本吃完、村子及周边地区的草根树皮也几乎被饥饿的人们啃光,人们一个个面黄肌瘦、奄奄一息。

最初,为缓解旱情,村民纷纷凿井。但是或者凿很深,却见不到水,即使有的勉强凿出了水,却是又苦又涩,灌溉庄稼勉强可以,人喝起来却难以下咽,即使勉强喝下去,身体又往往出现各种不适。随着旱情的持续加剧,后来连这种水都没有了。

正当村民们饱受干旱煎熬的时候,碧霞元君出巡至此。碧霞元君看到此地旱情如此严重,心生怜悯之情,但观察天象发现未来一段时间毫无下雨征兆,碧霞元君想到:天上虽无雨,地下却有水,于是打算给人们找到水源以解救此地黎民百姓。但碧霞元君想在帮助村民之前先考验一下苦难中的村民是否还心存善念。于是她首先化作一位迷路的美丽少女来到只有一个中年男子在家的人家请求帮助。该男子看到她迷了路,非常同情,毫无轻佻之意,诚恳地为她指明了回家的路。

接着碧霞元君又化作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太婆到一户人家去讨饭,该户人家正在准备把家里仅剩的一块饼分给已经饿得面黄肌瘦的两个孩子吃,看到家里来了乞讨的老太婆,于是该户人家的大人先把饼掰了一块给了老太婆,然后才把剩下的半块分给自己的孩子。

碧霞元君一连去了几家,都得到了村民们的善良帮助。碧霞元君深感此地,民风淳朴、村民善良,于是下定决心给善良的村民们找到水源。

于是给村民指引了村西一处地下与泰山黑龙潭一脉相连的水源。自从在碧霞元君的指引下发现了泉水后,不仅人们都喝上了清澈甘甜的泉水,连庄稼都能喝上泉水了。而且由于泉水水流很大,周边村庄的居民也到这儿来挑水喝、灌溉庄稼。自那以后,澄滢甘洌的泉水,大旱不涸,四时不竭,清澈的泉水总是潺潺涌出,唱着欢快的歌儿流进家家户户,灌溉着千亩良田,哺育着一方百姓。更令人称奇的是,自从村民喝上泉水后,个个变得身轻体健,原先身体经常有的不适症状逐渐消失了,而疾病流行期间,但凡医生开的药方,必用此泉水煎服,方得最佳疗效,而据传,很多皮肤病,用此泉水加上几味中药沐浴,有水到病除的奇效。大概是泉水中富含很多矿物质的缘故吧。为感谢碧霞元君解救旱情之恩,该村和周边几个村的村民自发在大官庄村修建了一座碧霞元君行宫,这就是今天的大官庄娘娘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