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落历史
(一)建村历史
村庄历史:
浮粮店村,从其地理自然环境以及历史人文传承来看,可以说,虽是偏僻小村,却具有不同寻常而令人刮目相看的地方特色。
此村之地域范围,古属兖州府东阿县。现、当代曾为东阿县、平阴县等行政辖区旧属之“浮粮店乡”驻地。位于青龙山之西南端首,村西与唐代名将程咬金故里斑鸠店镇仅隔数里之遥。村之南北,数里范围之内,依次为见诸史册的铧山、碻(qiāo)磝(áo)山、六工山等拱卫环绕。西近则有小清河、大运河、黄河等水系映带。村民依山筑屋,傍水而居。可谓山清水秀,風光宜人。
历史上,村西紧傍官路驿道,直南达北,实为九省通衢、两京枢纽的一个节点;曾见过帆樯林立,车马络绎,商贾云集之水旱码头的繁荣景象。附近尚有“马趟子”、“皇营”等地名,为当年乾隆下江南路过时的驻军之地。
此地既是太平年景经济文化之重镇,又为战乱时期兵家必争之要道。烘托浮粮店村的历史文化遗迹,既有以北的楚霸王墓、汉张迁碑,又有以南的洪顶山北齐安道一的刻经摩崖。而“唱筹量沙”,这一中华文华宝库中的著名成语典故,更与此村名有着直接关系。
史载:南朝刘宋永嘉八年(公元434年),大将檀道济(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兵书《三十六计》的作者,第一个以长城谕军队之人)领兵北伐。大小二十余战,仗仗领胜。时与北魏军战于碻磝山下,却因粮草不继,而又为北军所探知,面临危局。于是设计迷惑敌人,令士兵夜晚大张声势,吆喝算筹,计量军粮。其实是用沙土堆成了三个假粮堆。北魏军误判,以为南军粮草已到,便不敢轻敌冒险进攻。南军趁机从容撤离而免于败绩。
此村即是疑兵妙计之典故、后世常用之成语——“唱筹量沙”的发生地。因为当时遗留了三座沙土堆,后人便为此地命名为“虚粮冢”。(“冢”为“山顶”或“高坟”之意。“坟”的原意是“平地起个大土堆”。并不是现在普通所理解的“坟墓”的意思。)
跳过无关的历史环节,时至大明洪武年间,山西大移民。现在的浮粮店村,以张姓为代表的各姓氏祖先,迁徙至此定居后,遂改“虚粮冢”为“浮粮店”。
农业为本,土地为根。几百年来,浮粮店祖先们战天斗地,艰难生活,“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浮粮店村民留下了宝贵财富,代代传承。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浮粮店村民发扬老一辈革命传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农业农村建设中,兴修水利,治理改造农田山地,种好农田多打粮,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建制沿革:
据历史记载,南朝刘宋永嘉八年(公元434年),大将檀道济(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兵书《三十六计》的作者,第一个以长城谕军队之人)领兵北伐。大小二十余战,仗仗领胜。时与北魏军战于碻磝山下,却因粮草不继,而又为北军所探知,面临危局。于是设计迷惑敌人,令士兵夜晚大张声势,吆喝算筹,计量军粮。其实是用沙土堆成了三个假粮堆。北魏军误判,以为南军粮草已到,便不敢轻敌冒险进攻。南军趁机从容撤离而免于败绩。此村即是疑兵妙计之典故、后世常用之成语——“唱筹量沙”的发生地。因为当时遗留了三座沙土堆,后人便为此地命名为“虚粮冢”。(“冢”为“山顶”或“高坟”之意。“坟”的原意是“平地起个大土堆”。并不是现在普通所理解的“坟墓”的意思。)时至大明洪武年间,山西大移民。现在的浮粮店村,以张姓为代表的各姓氏祖先,迁徙至此定居后,遂改“虚粮冢”为“浮粮店”。
明代时期属于东平州。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属泰安府。
民国二年,属济西道,次年改属东临道,十七年(1928)直属山东省。
抗日战争期间,民主政府将平阴县划属泰西专区。
1942年12月,平阴县与东阿县东部合为平阿县,隶属晋冀鲁豫边区。
1945年撤平阿县恢复平阴县。
1946年改属泰西专区。
1958年10月16日,旧县乡并入东阿公社。
1959年1月30日,平阴县并入东平县。9月14日,恢复平阴县。
1984年5月,撤销人民公社体制,恢复平阴县,设立旧县区公所,1985年,改为旧县乡。
1996年1月23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旧县乡划归泰安市东平县,浮粮店村属之。
(二)主要历史人物
浮粮店现住村民有张姓、毛姓、李姓、翟姓、康姓等,以张姓居多,从各姓家谱看,均于明洪武年间,自洪洞县移民至此,已有六百余年历史。
浮粮店张氏祖先传有武举人一名,无文字可考,逸闻传说于民间流传甚广,亦曾有人搜集整理成文。
现当代较有知名度者:
毛金来,曾任鹤岗市矿务局工会主席。
张学智,曾任职于鹤岗市矿务局。
张新雅,曾任哈尔滨市委组织部部长。
张新友,任职于(二炮)火箭部队,二炮军史撰写执笔人。大校军衔。退休前为二炮司令部老干部局局长。曾于建国35周年大阅兵时,受命担任二炮受检部队总指挥。
张吉余(张昉),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任平阴县第二中学高中教师、平阴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研员。著名书画家,曾任兼职“中国五体书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泰安市佛教协会理事”等。著作出版《黑白居诗存》《京华吟》《张昉书法篆刻选》《张昉书画精品集》《中国实力派画家典藏丛书.张昉》
(三)重要历史事件
南朝刘宋永嘉八年(公元434年),大将檀道济(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兵书《三十六计》的作者,第一个以长城谕军队之人)领兵北伐。大小二十余战,仗仗领胜。时与北魏军战于碻磝山下,却因粮草不继,而又为北军所探知,面临危局。于是设计迷惑敌人,令士兵夜晚大张声势,吆喝算筹,计量军粮。其实是用沙土堆成了三个假粮堆。北魏军误判,以为南军粮草已到,便不敢轻敌冒险进攻。南军趁机从容撤离而免于败绩。此村即是疑兵妙计之典故、后世常用之成语——“唱筹量沙”的发生地。因为当时遗留了三座沙土堆,后人便为此地命名为“虚粮冢”。(“冢”为“山顶”或“高坟”之意。“坟”的原意是“平地起个大土堆”。并不是现在普通所理解的“坟墓”的意思。)
1958年,东平湖蓄水工程未建成之前,青龙山下小清河两岸皆为良田,当风调雨顺,东平湖及黄河水不泛滥成灾的年份,则夏秋盈收,以小麦为主,秋杂粮为辅。经济作物以大蒜为主,红胶泥土特别适宜优质红皮大蒜的生长,此地所产蒜苔蒜头远近闻名。
大多年景,一季洪水一季粮。视洪水消退早晚情况而定,村民耩种火麦(秋种早茬)或春麦(冬春晚茬),间种碗豆、扁豆等杂粮。洪水早来时则或麦收泡汤,再靠捕鱼捞虾为计。好年景不多。古语有谚:“东平州,十年九不收。收一年养九州。”黄河水倒灌,退水后淤泥层特别有肥力,来年一定丰产。
1958年以后东平湖围堤工程既成。
2021年4月20日,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
2015年,浮粮店村被泰安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村。
2016年被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评定为山东省特色旅游村、山东省美丽休闲乡村、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2019年12月,浮粮店村被授予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村荣誉称号。
2021年4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浮粮店村为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
二、环境格局
(一)村落选址
浮粮店村,位于东平县旧县乡,西临八百里水泊东平湖,紧邻滨湖大道、255省道、地处青龙山之上,依山面湖,风光秀美,滨湖大道贴村而过,交通便利,环境独特。该村共82户272人,现存明清、民国时期的古院落民居有125套,均为石头房子。八百里水泊的故事,在这里留下重要的一笔,这里曾是古代转运粮草的水运枢纽,粮食堆于船上,以便于需要时候马上转运,从而得名浮粮店
(二)村落格局
浮粮店村属多山的丘陵地带,西临八百里水泊东平湖,地处青龙山之上,依山面湖,风光秀美。东平湖蓄水工程未建成之前,青龙山下小清河两岸皆为良田,当风调雨顺,东平湖及黄河水不泛滥成灾的年份,则夏秋盈收,以小麦为主,秋杂粮为辅。经济作物以大蒜为主,红胶泥土特别适宜优质红皮大蒜的生长,此地所产蒜苔蒜头远近闻名。大多年景,一季洪水一季粮。视洪水消退早晚情况而定,村民耩种火麦(秋种早茬)或春麦(冬春晚茬),间种碗豆、扁豆等杂粮。洪水早来时则或麦收泡汤,再靠捕鱼捞虾为计。好年景不多。古语有谚:“东平州,十年九不收。收一年养九州。”黄河水倒灌,退水后淤泥层特别有肥力,来年一定丰产。
三、风光古迹
(一)风景名胜
传统建筑
传统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生态景观,具有浓郁的工艺美学价值和建筑欣赏价值。村中石头铺成的小路、台阶很有情调,村中的各种树木郁郁葱葱、奇形怪状、搭配科学,由于房子建在山腰上,夏季凉风习习非常凉爽,站在村中的院子里,既能看到一层一层的房子,又能看到湖中大片湿地和打渔的情景。
古代传统建筑
文化遗产
分布于村内的石磨、石槽和古建筑门楣、屋檐的雕刻图案,都在彰显浮粮店村的历史文化。
乡村记忆博物馆
湖上风光
依托浮粮店村农业产业优势,将渔业捕捞与休闲观光相结合,努力营造风光秀美、和谐宜居的田园生活场景,成为都市人休闲度假、体验农耕文明的乐园。
民俗石碑
建造近年间,记录着浮粮店村的历史故事,文化民俗。
小龙庙
“小龙庙”坐西朝东,全石质建筑。青石到顶,两窗一门,房顶处薄石板出檐;石阶全部用长条石南北搭接而成,,可见村民之工巧。庙内供奉山神一座,是传统本土信仰。
四、民俗文化
(一)特色民宿
特色民宿坐落于青龙山,毗邻国家4A级景区东平湖,打造过程中充分结合乡村特色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渔业文化,山村秉承怀旧、仿古、生态的理念为游客们呈现出一幅古香古色的唯美画面。
(二)特色旅游
浮粮店村立足自身实际,发展符合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成功举办刺激的山地自行车比赛、“梦幻水泊、竹筏亲水”增殖放流、摄影爱好者采风等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
五、美食特产
自古以来,饮食就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浮粮店村毗邻东平湖,东平湖常年水面21万亩,水深平均在2.5米左右,水质肥沃,加之群山环抱,水面辽阔,气候温和,极宜水生动植物生长,水产丰饶,物类繁多,造就了一方独特的美食。湖内水源充沛,无污染,湖产资源丰富,生长的鲤鱼、鳜鱼、甲鱼、鲫鱼、鲶鱼、大青虾、田螺、中华绒毛蟹等100多种名贵鱼类;贝类、菱角、芡实、莲藕等十几种水生植物。麻鸭蛋、松花蛋、菱米、芡实等水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各种湖鲜都是餐桌上美味可口的佳肴。
美味糟鱼 湖鱼汤
咸鸭蛋 莲 藕
菱 角 美味湖虾
六、旅游导览
入村路线:浮粮店村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距泰安市约90公里。地处泰安市东平县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16765°与北纬35.10823°。乘车路线为:泰安火车站-泰安汽车站-东平县汽车站-旧县乡浮粮店村(行车时间约为2小时30分钟)
村内导览:
浮粮店村位于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西临八百里水泊东平湖,地处青龙山之上,古属兖州府东阿县,曾为东阿县、平阴县等行政辖区旧属之“浮粮店乡”驻地,村西与唐代名将程咬金故里斑鸠店镇仅隔数里之遥。村之南北,数里范围之内,依次为见诸史册的铧山、碻(qiāo)磝(áo)山、六工山等拱卫环绕。西近则有小清河、大运河、黄河等水系映带。村民依山筑屋,傍水而居,依山面湖,风光秀美,滨湖大道贴村而过,交通便利,环境独特。该村共82户272人,现存明清、民国时期的古院落民居有125套,均为石头房子。八百里水泊的故事,在这里留下重要的一笔,这里曾是古代转运粮草的水运枢纽,粮食堆于船上,以便于需要时候马上转运,从而得名浮粮店。
村内游览路线:
湖岸风光-荷塘月色-传统古屋-特色民俗院-浮粮山庄-古街遐想-古树古碑-石砌特色民宿-乡村记忆博物馆
漫步在滨湖大道,穿行在古老的石砌街道,你会体味到原汁原味的古村文化,那是恬美,是平和,更是静幽。走在村里不时有苍老的身影擦肩而过,即便是蹒跚的步履,也充满了生活的色彩。村民们生活的声音回荡在树影古墙之间,还有夹杂在清风中的声声鸟鸣,构成一幅古风古韵的立体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