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37号提案的答复

2018-01-11 项目部 浏览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泰建复发〔2017〕第64号 签发人:许伟
尊敬的孙超委员:
泰安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37号“关于引入共享单车提升旅游城市形象的建议”议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是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关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自行车交通出行灵活、准时性高,是解决中短距离出行和接驳换乘的理想交通方式,是城市综合交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是城市交通节能、减少碳排放和细颗粒物(PM2.5)、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2013年12月山东省政府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指导意见》(鲁建城字〔2013〕69号)对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出了明确要求。《泰安市防治大气污染十大行动》明确我市在泰城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在泰城泰山大街以北主要街道建设公共自行车存取站点。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共享单车投放的部署要求,由市城市管理局落实引入共享单车,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创新城市治理思路,变管理为服务,实现了共享单车在我市试点运营。目前,首批划定停放区域284个,投放车辆3000辆,自5月22日投放以来,日骑行次数10000次,系统运行稳定、顺畅,切实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方便,受到了市民的广泛欢迎。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管理机构,协调推进共享单车投放。成立了由市城管局、市公安(交警)、市交通局、市规划局、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市金融办、电力公司以及属地政府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市共享单车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管理机构,分析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联动服务职责,负责项目的领导、协调工作,及时解决项目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制定标准规范,主动做好服务引导工作。起草制定了《泰安市关于互联网单车运营企业准入要求》和《泰安市城区共享单车停放技术导则》,对共享单车企业从技术、运维和服务等各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准入有标准,运行有规范,支持和引导共享单车健康平稳投放运营。5月8日,市共享单车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公告,面向全社会公开引入单车运营公司。
三、把握审核重点,为市民引入优质运营企业。重点在运营企业的资质条件、车辆技术、车载定位、运营安全、资金风险、规范管理、文明骑行以及智慧城市打造等8个方面,对有意向进入泰城的4家共享单车企业进行逐一审核,5月18日,市共享单车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审核情况,对各运营企业进行了综合评议,确定摩拜为首批试点运营企业以及首批试运营投放数量。
四、优化点位布局,实现服务便民最大化。按照“方便换乘、景观协调、远近结合”的原则,联合交警、公用事业等相关成员单位会同共享单车企业,对共享单车投放区域合理布点,尽量直达街道办事处,兼顾郊区和城乡结合部等“最后一公里”。目前,首批试运行284个点位已施划完成,主要集中在泰城主次干道两侧、大型商业网点周边、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以及大型住宅生活区周边。
五、创新运维方式,确保车辆停放运营有序。为进一步克服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侵占盲道、车辆闲置、调度不及时等现象,实施网格化运营管理,每个网格有固定的运维人员进行巡检和维护,对故障和违规车辆进行统一处理,并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地点的用车热点对车辆进行调度;通过增设红包车、信用分奖励等机制,引导用户规范停车。
目前,因为试点运营时间比较短,骑行大数据还在分析处理中,试点运营结束后,市城管局将会同各部门根据运营数据和市民群众反应,及时做好点位优化、车辆调整以及运营管理服务工作。市公安交警部门将按照职责分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分析研判,跟踪调研外地推广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催生原因,结合泰城实际,科学评估对城市交通的不利影响并制订针对性应对措施,超前研判、超前谋划,积极应对新挑战。二是加强违法整治,常态化组织整治行动,加大对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变更车道、不遵守禁令标志、闯信号、违法停车等城市交通“顽疾”的查处力度,加强学校、医院、农贸市场以及交通枢纽周边道路静态交通秩序管理。持续开展代步车、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等专项整治,强化文明交通宣传引导,为“慢行交通”搭建安全、畅通、有序的大环境。三是加强部门协作,结合城市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等工作,做好公共自行车系统配套设施建设,完善自行车车道交通标线、标志,科学调配交通信号灯配时,最大限度的保障不同交通工具特别是自行车通行权利。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继续做大做强文明单位认管路口交通志愿服务,不断深化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抓拍有奖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遵法守法意识。
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省重大决策部署,围绕新型城镇化战略主线,着力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使城市形象品位、服务功能和群众生活质量得到了不断提升。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架”,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城市道路建设和整修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泰安市城市化水平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区内行人和各种车辆不断增多,且泰安市是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游客往来众多,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市民、游客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我局一直致力于泰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与提升工作。近几年,泰城道路交通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在市区基本形成“十横十纵”主干路网的同时,将城市道路建设逐步向外围新城延伸,向小街小巷拓展。近几年,我局策划实施了20余条道路新建、整治工程,万官大街建设工程和泮河大街改造工程相继展开,助推泰城南部交通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在城市东、西两翼重点推进佛光路、博阳路、北上高大街、学院路等城市道路,进一步构建起内畅外达的泰城环形交通网络;为打通断头路,实施了双龙路北段、东湖路东段、迎春路南段、擂鼓石大街东段、黄前西干渠路等工程,畅通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
根据城市规划,2016年我局启动实施环山路绿道工程,工程位于环山路南侧,国悦府小区北侧,为环泰山风光旅游绿道(1号线)的其中一段,全长683米,宽8米,建设内容包括道路、雨水、污水、路灯、绿化及交通设施。建成后,可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方便周围居民出行,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构建人与人之间交交往的空间网络,改善人居环境高生活品质,转变出行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发展绿色产业链条,为我市今后城市绿道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为倡导市民绿色出行,我市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中国城市无车日等节能宣传活动,在交通服务窗口、公路客运站点、火车站等人员集中地点,向乘车群众发放节能宣传资料和节能手册;在辖区各收费站、服务区、汽车站等交通公共场所电子屏幕上连续滚动播出节能宣传活动口号;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广泛深入背街小巷、居民社区、旅游景点,向沿途居民发放和公交服务手册、线路图,倡导市民环保出行,绿色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下一步,我局按照上级部署精神,积极会同公安、财政、交通运输等单位、部门,大力推进我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切实改善居民出行基础环境,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7年5月6日
联系科室:城市管理科;
联系电话:8229093;
(依申请公开)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